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東華春理髮廳 原諒之後才能向前走


書名:東華春理髮廳
作者:阮光民
出版社:推守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一月五號(初版)

會入手《東華春理髮廳》,單純是因為手頭書看完了,搭捷運回家路上有些無聊,看到特價就買了。然後看完後,立刻上網去買了作者其他作品。


漫畫劇情分三段:

一:主角陳小華在家鄉經營個老舊理髮廳,有天收到多年前拋棄家庭的父親來信。告知他有個妹妹玉蘭,然後自己要死了,希望她能照顧這妹妹。然後妹妹出現,在理髮廳學徒啟立的推波助瀾下,玉蘭也終於願意留下(這也幾乎確定了之後的發展脈絡)。

二:很單純的就是講玉蘭心境的轉變,從不得不投靠哥哥,到真的願意留在理髮廳內。

三:則是講陳小華與學徒啟立的相遇,以及啟立的殺人犯背景及原因。這段其實與主軸有些脫軌,但如果把這本書視為引言,而這也只是主要角色的人物介紹的話,好像這頁也差不多。

只是...是否會有後續哩?上網查看,聽說有第二部,但...看來應該是不會看到了吧(遠目)

就理智上來看,劇情可以吐槽的點不少。總覺得還有很多可以也值得延伸的地方,但就到此為止。又覺得人物情感與交流之中,許多該有的轉折根本偷懶,感覺從A直接跳到X,接著就跳到Z,然後就結束了。雖然如此,但還是能夠敘述出一個溫暖的故事。而此刻我想到的是類似小森食光的閱讀經驗。而如果要為這溫暖找個理由,大概就是主角三個人其實都是個性很隨便的人吧?而...讀者最好也就隨便些好了。

作者的彩稿很有味道

雖然漫畫在劇情的結構有些偷懶,但我卻喜歡這種用亂七八糟態度,輕描淡寫的敘述出有些亂七八糟的人物情感。然後從這些亂七八糟中,界定出「原諒」這個貫穿全書的主題。

陳小華原諒父親逃家,接納了他在外面生的妹妹玉蘭。
玉蘭...誒..不知道原諒誰,但她代表了父親與原先家庭的和解,同時為自己所失去的親情找到新的歸屬。
啟立的原諒就比較複雜了...這與他的人生過程有關係。或該說,幾乎所有書中有點篇幅的角色,其實都有各自需要被原諒,與原諒人的地方。

有了體會,原諒,才會有和解,然後才能重建未來。(相較於現代習慣被製造對立與惡鬥...其實我們很需要這種思維的)

故事,是讓我喜歡的原因之一。畫風則是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帶些速寫感覺的風格有些討喜,雖說嚴格說來再調度上算不上太成熟,在某寫場景不免想著若用些網點,加些效果線,甚至上墨該會更飽滿些。但,人物的設定,動作、畫工,其實都很強。尤其是近來好像越來越多電腦繪圖的漫畫,然後大同小異的人物....看到這種純手工實在讓人好感動的!
每篇中的串場小故事,像是故事的支線,頗有哏。


我大膽猜測作者可能,應該頗喜歡畫《單身宿舍連環泡》的窪之內英策,還有《灌籃高手》的井上雄彥....啊,也有些藤澤亨的感覺...,總覺得有些筆法,有些安排都有些他們的影子(尤其是陳小華的角色性格,不斷讓我想起單身宿舍中的田畑重男)。此外,在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小短篇,相當有意思喔。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沒有之一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作者:黃震南(藏書界的竹野內豐)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20168月初版

這大概也是台灣史上首次在書名就用上註解的書了吧?解釋梗正確寫法是哏。之所以執意用梗該是順應當前大眾用詞。
作者黃震南。誰?單看這名字我也不會想碰這本書。但他另一個稱號是「藏書界的竹野內豐」這就引起我興趣了。他是PTT頗活躍的藏書家,也是活水來冊房的主人。最初注意到他,是因為他在PTT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台語文的回覆。引用資料之強大!令人咋舌。
後來陸續注意到他也講了許多關於本土歷史,語文的文章,套用PTT用語:「真的是跪著看完的。」,接著有天看到他公布了藏書….真的是好猛烈!(有興趣就搜尋活水來冊房找看看)前陣子在他粉絲頁上看到他要出這本書,雖說喜歡小說勝過看歷史書,但還是二話不說就直接預購。

果然書也沒讓我失望,作者既是PTT聞人,書中大量運用鄉民哏也是很合理的。趣味歸趣味,因為太鄉民,註釋還真的很多,以免不夠鄉民的人會看得一頭霧水。(可能會被保守人士批評廢話一堆!)

但跳開這些鄉民哏,其實內容一如書名,就是台灣史,而且是扎實沒豪洨的台灣史。從長濱文化開頭,講到台灣解嚴。先不管內容如何,光是閱讀本身就是件愉快的事。連他講鄭成功葬母之事,或是他攻台過程,明明是硬梆梆的事情,都敘述的相當趣味!





汝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但偏偏雖然生在這裡,但就是不知道台灣很多事。這本書雖說不算鉅細彌遺,但重要轉折與事件,也都有所說明,並且以個人觀點分析,讓敘述更立體。雖說史書要客觀。但所謂客觀就是另一個觀點的主觀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也加了很多個人意見啊!可這真的是一本好好讀的書,憑藉著作者淵博的資料,談到許多以前歷史課根本讀不到的東西,同時也提供讀者不同於傳統教育所會傳授的漢人史觀的觀點。

由於作者也知道不可能面面俱到,於是有些他覺得可能有趣但因為篇幅而不及提的,乾脆就在最後註明,請大家有興趣自己去google

用字與敘述都潛顯易懂,但內容與分析又很深入,從長濱文化看到清代早期的民間械鬥。正史、野史混合,田野實調、俚語典故,再加上大量哏,讓台灣歷史更加鮮活與貼近生活,而且不死板。如果唸書時,歷史課本都這樣寫….我想我應該會很愛歷史課。



而讓我覺得另一個有趣的佈局,在於書的一開始,甚至安排在序之前放了數張作者關於台灣史料的收藏。這或許不見得會在內頁特別提及,可能是種作者軍力(收藏)的展現,但也讓我想起以前九歌所出一系列的老蓋先夏元瑜的幽默散文的排版。或是遠流版本的金庸武俠會有的排版。很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