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約飯 戀愛主題也可以這樣玩啊~


 

放假在家看了一齣日劇—約飯。
這是部包裝成愛情喜劇的美食節目,也可以是個包裝成美食節目的愛情喜劇。

每集獨立的單元劇,故事內容很簡單,甚至每一集的鋪成編排都大同小異。但卻相當精彩。
故事簡單。自由作家神林惠接下了雜誌社的企劃,企劃內容是由男性讀者報名,他們要挑選一間餐廳,與作家吃飯並且追求她(雜誌社付費)。而作家則會將這經過的心得寫成每週專欄。

而每集的編排大約就是,雜誌編輯寄EMAIL給她,告知任務。然後就是作家去餐廳赴約吃飯寫經歷。雖然單調,但精彩與高明處,就在於導演編劇如何把這單純鋪排成30分鐘的單元劇,然後每集延續這流程,但看來又各有趣味!


約飯算是孤獨美食家的女性版本。一來,看正妹愉快地吃東西,比看中年大叔吃飯愉快些。再者孤獨美食家的背景是中年上班族出差路上肚子餓,基本上所選都是平價的美食,但約飯既然建立在,吃飯把妹的前提上,當然...餐廳一定會有一定規格的,因此食物看來也格外華麗。由於有了對手戲,加上融入戀愛喜劇元素,也讓節奏又比孤獨美食家緊湊得多。


角色也很簡單,除了編輯與女主角外,就是每集不同的男主角了。趣味在於女主角與不同年齡、性格、職業的男性互動,以及他自己內心不斷上演,非常有哏的小劇場。非常的KUSO...某集約飯對象是個韓國留學生,女主角在心中狂演冬季戀歌。或是某集對上一個居於定所的窮音樂人,又上演起神啊請多給我一點時間。另外還有101次求婚、剪刀手愛德華的經典場景,都被巧妙的融入在劇中。


越看越覺得這部片很厲害,女主角本身收放自如。一下正經,一下在心中吐槽對方,又一下陷入自己內心劇場中!肢體動作,表情甚至聲音都有戲,想想這真的是漫才與漫畫大國才能掌握的節奏吧?(搜尋一下資料,女主角貫地谷しほり經歷還挺厲害的!)


而說了鋪排大同小異,不只大同小異,根本到每集哏都一樣的地步。一開始告知任務時,編輯最後會以「絕對不能上鉤」收尾,並掛上電話。女主角則自言自語嚴正表示「我才不會上鉤咧」,但每集都會被對方打動。兩人吃完飯,要彼此告別時,女主角都會拿捏個恰好時間,對將要離去的男主角說「那個...」然後就向對方告白惹!(根本每集都被追到)。然後再被對方以不同的方式回絕。

順道一提,女主角的告白詞也非常之精彩,除了巧妙地回應對方在吃飯中打動他的一句話,並且還融合總結了這餐飯的重要滋味。表示想要與對方談一場..怎樣怎樣的戀愛。
雖說模式差不多,但卻不會讓人覺得又來了...反倒是,以我看過有限的台灣偶像劇...卻常會覺得...又是這套喔?


我想這一系列的成本應當算不上太高,但也難說。因為每集的主要場景,除了女主角的房間外,大部份都是在真有其地的不同餐廳,並且吃著該餐廳的精緻料理。事實上,片中也有大部份是在形容料理的美味!不知道這是否是一種宣傳廣告?還是真的劇組包場製作?

而看到一個段落,不免想到台灣的戲劇是否有辦法拍出這樣的東西哩?應該可以吧?
而又想到的是不少人都說現在日劇弱了,可是看這題材與表現,還是很強啊!


查了一下,發現這是漫畫改編成的電視劇。於是搜尋一下漫畫,結果...
嗯...不是我喜歡的風格。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我的大英百科狂想 讀書趣味當如此

作者:賈各布斯 A.J.Jacobs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07年,出版二刷


這本書,簡單說就是作者的讀書心得,而為什麼要花錢,還花兩個禮拜看一個人的讀書心得?
因為這人讀的書實在太不得了了,他讀完了大英百科全書。
作者是美國君子雜誌的編輯,有天就靈光一閃,決定要讀完整套大英百科全書...從頭讀到尾喔!32大冊,三萬三千頁,六萬五千條條目,四千四百萬字,記錄到2001年(因為作者讀的是2001年刊印,2002年發行的版本)前,關於這宇宙的眾多人事物。

當初之所以選念中文系,《古文觀止》是原因之一,但我其實沒有看完。但這位作者竟然花了一年時間看完了大英百科全書,這怎麼想都是非常的威猛。接著他就寫下了這本讀書心得,內容排法與大英百科類似,但卻不是節錄詞條,而是選擇了他有特別感想或有趣的詞條,寫下一些當時心得。不見得與該詞條有直接關聯,但就是以此發展出的一些想法,以及當時他所做的事情,更有些生活札記的感覺。其中當然包括最具代表意義,第一條的A-AK雅樂(古代東方音樂),以及最後一條Zywiec日維茨(地名)。



希望新竹叫風城的原因,是因為真的風大。
書的趣味在於他一開始希望自己能變聰明,但隨著閱讀,這些東西慢慢的融入他的生活。從一開始的刻意運用,到之後的信手捻來,還有大量閱讀後一些莫名其妙的歸納。包括提供了如何被記載進大英百科的方法,或是千萬不要相信外號為“大叔”的政治人物。而由於他是君子的編輯,他也透過一些管道,驗證,幹了一些奇妙的事情,有時候根本感覺他該是男人幫編輯才是啊~~例如他發現了門薩會(國際高智商組織)的入會漏洞,成功地成為門薩會的成員,或是讀完西洋棋的條目,再跟電腦練了幾次後,跑去參加西洋棋比賽...或是去參加問答節目...成績算不差,至少書錢補回來了。甚至,他還跑去了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部參訪(這我也好想去!!!),同時告訴他們自己在閱讀時發現了一些矛盾與錯誤,也順便提議看能不能把湯姆克魯斯也加入條目中。而百科的編輯部還真的虛心回應,表示他們也思考是否加入更多的“流行”文化。讓我好想知道之後的版本,到底加入湯姆克魯斯了沒?









讀大英百科,可能跟讀字典一樣,想來會是無聊事。但這本讀書心得倒是非常有趣,因為作者想來該就是個有些怪的人,因此他的用詞,想法...也不是正經八百的闡述,有時是牢騷,有時是疑惑,有時是不滿,有時是讚嘆...就真的很男人幫,反而不像印象中的君子雜誌。
雖說作者並沒有照樣解釋,但藉由一些夾七雜八的心得與敘述,仔細閱讀,還得到不少有趣的資訊。例如,原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製帽人(電影翻譯成瘋狂帽客)角色的設定是有現實基礎的(關於他瘋瘋的這事)。

原來強尼戴普之所以瘋瘋的,是因為中毒了!
不過不是不能挑毛病,這本書是2006年出版,所以翻譯可能會是2005年左右翻的吧?有些翻譯與現在所用其實有些小差異,例如UKELELE烏克麗麗。這在近兩年突然在台灣有點紅的樂器...書中直接音譯翻成尤克萊利琴,也沒錯,只是現在看來有些彆扭。

然後鮑魚有五個屁眼...只是想要說這句話而已
總之,看完這本書...我想我多少也看完一些大英百科全書了吧?

最後一提,書中提及作者去了大英百科的編輯部,總編是學漢學的。成書後當然請總編寫了篇序,然後...這位總編簽了中文名字!這怎麼想都非常特別。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張大千與張學良的晚宴 天下本無事

書名:張大千與張學良的晚宴
作者:張國立
出版社:印刻文學
出版日期: 2014.03初版。

會拿起這本,一開始是看成「張大春與張學良的晚宴」,想著這兩人怎會兜在一起?
當然,馬上就發現是我眼花。

故事很有趣,講的就是張大千與張學良與一干好友要吃一頓晚餐開始。

據說這頓晚餐確有其事,就發生在1981年二月二十,農曆正月十六。
不過小說說的並非吃飯發生的事,而是飯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的故事。
這其實是一場單純到不得了的老友聚餐。但因為牽扯到張學良身上背負的懸案,對於一群還活在國共戰爭中的老情報員來說,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單純的事情。
於是他們不斷想發掘餐會背後的目的,派人刺探,挖掘出他們所認為該要是的真相,即便他並不存在。

主角是在過年前一個月
派去照料監視張學良與趙一荻的菜鳥情報員梁如雪,
描述在國民黨版本歷史觀下長成的芋頭蕃薯外省二代,
在面對真正經歷大時代的人物時的矛盾衝突。
而故事中又不斷穿插著一個其實根本在事外的高中生,
對事情沒有造成任何影響,但他的存在又其實很明確地讓人思考,真相是否真的重要?
情報局們想找到的是當年西安事變時老蔣給張學良的一封電報,
電報內容為何?不知道,小說中從沒出現,
但以佈局來看,大約就是西安事變也沒有什麼綁架挾持老蔣,
東北軍不抵抗也是出於老蔣命令吧?

一場晚宴所牽動的各種神經,著實有趣。
收尾非常俐落暢快,總統府資政張群霸王硬上弓,派車直接了張學良赴宴,監視人員誰膽敢攔阻?而這,其實就是幾個老朋友的晚餐而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有趣的是,在我想多查查這場晚餐的故事時,
看到一篇關於張學良與張大千認識的故事。
說的是張大千成名前善仿石濤畫,許多人以為收了石濤,其實是張大千。
有次張大千到北京,意外收到張學良邀請便飯。
周圍人都認為這是鴻門宴,張學良要找張大千算帳。
張大千膽戰心驚附約也做好心理準備,但結果就真的只是一場普通飯局,
兩人從此交上朋友。有時候,或許事情沒那麼複雜?

2016年9月2日 星期五

用九柑仔店 近期最溫暖的漫畫



書名:用九柑仔店
作者:阮光民
出版社:遠流出版
出版日期:2016年九月一日(初版)

在看了阮光民的東華春理髮廳後,驚艷之餘立刻添購他的新作用九柑仔店。
收到書後,當然立刻完食。

劇情說的是在台北工作的俊龍,在經營雜貨店的外公倒下後,回到故鄉。

原本自我疏離,而可能默默下定決心不再回鄉的他,
在經歷一些事情,看到一些互動後,決定接下雜貨店。
不過這本書不是商店經營指南,關於實際營運面並沒有著墨太多(調bar仔台算是小撇步嗎?),琢磨更多的是隨著雜貨店經營,隨著生活,他體會到更多關於人與人之間的溫情。當初離開的理由,重新和解,而他也發現,那些他刻意疏離的人,事,地一直都在,從來沒有改變。

相較於六年前的東華春理髮廳,用九柑仔店的故事與畫工都更加洗鍊!帶些人物速寫的畫風依舊,但這次線條與淡墨運用得恰到好處,至少對我來說是非常充足的了。
每篇的開門頁,都有一段話。每段話都頗耐人尋味。

而要說的還是故事,溫暖、和諧。若以電影來說,這大概會是易智言在藍色大門時期的那種以淡淡的態度,詮釋濃到化不開的感情。不需要壞人,也不需要拳腳對立,無需撲簌迷離的愛情難題,或是刻意的溫馨。很單純的,建立起了一點都不功利,現在看來很傳統的人際關係,並透過各個角色自然而然的互動,激盪出暖意。

恰到好處的步調,適度的趣味,讓這本該可能很文青的青年返鄉議題,成為詼諧而深刻的故事。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問題,都有每個人的苦惱。
但有時候,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互動,手掌摩擦出的溫暖,彷彿能夠支撐著人度過苦難。

看著看著,想起了小時候家附近有兩間雜貨店,
印象中,其中一間老闆臉有點臭,但我還挺常去的。那時候拿了零用錢就會跑去買黏土玩。
另一間,跟賣滷味的同名,叫老天祿,副店名劫餘小店,非常有抗戰風味。看這名字也就知道這店的來龍去脈了。記憶中,玻璃櫃中放著簡單的用品,而櫃上的透明玻璃罐中則有著各種現在家長看到會嚇死的孩童零食,蜜餞。然後店外擺放著報紙、雜誌之類...狹長的店面根本不能叫店,但卻經營了非常久。這幾年才收起來換成賣飯糰的(飯糰還不錯)。


我不確定雜貨店對於我這樣的都市小孩來說,到底算是怎樣的存在。
是否會有如書中那種,自然而然演變成居民們交流,彼此扶持的中心?
但,這樣的雜貨店,真的是很酷的地方。



而注意到了在封面標示了”1”,想來應該是有要出第二集的規劃,已經開始期待了。

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東華春理髮廳 原諒之後才能向前走


書名:東華春理髮廳
作者:阮光民
出版社:推守文化
出版日期:2010年一月五號(初版)

會入手《東華春理髮廳》,單純是因為手頭書看完了,搭捷運回家路上有些無聊,看到特價就買了。然後看完後,立刻上網去買了作者其他作品。


漫畫劇情分三段:

一:主角陳小華在家鄉經營個老舊理髮廳,有天收到多年前拋棄家庭的父親來信。告知他有個妹妹玉蘭,然後自己要死了,希望她能照顧這妹妹。然後妹妹出現,在理髮廳學徒啟立的推波助瀾下,玉蘭也終於願意留下(這也幾乎確定了之後的發展脈絡)。

二:很單純的就是講玉蘭心境的轉變,從不得不投靠哥哥,到真的願意留在理髮廳內。

三:則是講陳小華與學徒啟立的相遇,以及啟立的殺人犯背景及原因。這段其實與主軸有些脫軌,但如果把這本書視為引言,而這也只是主要角色的人物介紹的話,好像這頁也差不多。

只是...是否會有後續哩?上網查看,聽說有第二部,但...看來應該是不會看到了吧(遠目)

就理智上來看,劇情可以吐槽的點不少。總覺得還有很多可以也值得延伸的地方,但就到此為止。又覺得人物情感與交流之中,許多該有的轉折根本偷懶,感覺從A直接跳到X,接著就跳到Z,然後就結束了。雖然如此,但還是能夠敘述出一個溫暖的故事。而此刻我想到的是類似小森食光的閱讀經驗。而如果要為這溫暖找個理由,大概就是主角三個人其實都是個性很隨便的人吧?而...讀者最好也就隨便些好了。

作者的彩稿很有味道

雖然漫畫在劇情的結構有些偷懶,但我卻喜歡這種用亂七八糟態度,輕描淡寫的敘述出有些亂七八糟的人物情感。然後從這些亂七八糟中,界定出「原諒」這個貫穿全書的主題。

陳小華原諒父親逃家,接納了他在外面生的妹妹玉蘭。
玉蘭...誒..不知道原諒誰,但她代表了父親與原先家庭的和解,同時為自己所失去的親情找到新的歸屬。
啟立的原諒就比較複雜了...這與他的人生過程有關係。或該說,幾乎所有書中有點篇幅的角色,其實都有各自需要被原諒,與原諒人的地方。

有了體會,原諒,才會有和解,然後才能重建未來。(相較於現代習慣被製造對立與惡鬥...其實我們很需要這種思維的)

故事,是讓我喜歡的原因之一。畫風則是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帶些速寫感覺的風格有些討喜,雖說嚴格說來再調度上算不上太成熟,在某寫場景不免想著若用些網點,加些效果線,甚至上墨該會更飽滿些。但,人物的設定,動作、畫工,其實都很強。尤其是近來好像越來越多電腦繪圖的漫畫,然後大同小異的人物....看到這種純手工實在讓人好感動的!
每篇中的串場小故事,像是故事的支線,頗有哏。


我大膽猜測作者可能,應該頗喜歡畫《單身宿舍連環泡》的窪之內英策,還有《灌籃高手》的井上雄彥....啊,也有些藤澤亨的感覺...,總覺得有些筆法,有些安排都有些他們的影子(尤其是陳小華的角色性格,不斷讓我想起單身宿舍中的田畑重男)。此外,在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小短篇,相當有意思喔。

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沒有之一

台灣史上最有梗的台灣史
作者:黃震南(藏書界的竹野內豐)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20168月初版

這大概也是台灣史上首次在書名就用上註解的書了吧?解釋梗正確寫法是哏。之所以執意用梗該是順應當前大眾用詞。
作者黃震南。誰?單看這名字我也不會想碰這本書。但他另一個稱號是「藏書界的竹野內豐」這就引起我興趣了。他是PTT頗活躍的藏書家,也是活水來冊房的主人。最初注意到他,是因為他在PTT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台語文的回覆。引用資料之強大!令人咋舌。
後來陸續注意到他也講了許多關於本土歷史,語文的文章,套用PTT用語:「真的是跪著看完的。」,接著有天看到他公布了藏書….真的是好猛烈!(有興趣就搜尋活水來冊房找看看)前陣子在他粉絲頁上看到他要出這本書,雖說喜歡小說勝過看歷史書,但還是二話不說就直接預購。

果然書也沒讓我失望,作者既是PTT聞人,書中大量運用鄉民哏也是很合理的。趣味歸趣味,因為太鄉民,註釋還真的很多,以免不夠鄉民的人會看得一頭霧水。(可能會被保守人士批評廢話一堆!)

但跳開這些鄉民哏,其實內容一如書名,就是台灣史,而且是扎實沒豪洨的台灣史。從長濱文化開頭,講到台灣解嚴。先不管內容如何,光是閱讀本身就是件愉快的事。連他講鄭成功葬母之事,或是他攻台過程,明明是硬梆梆的事情,都敘述的相當趣味!





汝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但偏偏雖然生在這裡,但就是不知道台灣很多事。這本書雖說不算鉅細彌遺,但重要轉折與事件,也都有所說明,並且以個人觀點分析,讓敘述更立體。雖說史書要客觀。但所謂客觀就是另一個觀點的主觀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也加了很多個人意見啊!可這真的是一本好好讀的書,憑藉著作者淵博的資料,談到許多以前歷史課根本讀不到的東西,同時也提供讀者不同於傳統教育所會傳授的漢人史觀的觀點。

由於作者也知道不可能面面俱到,於是有些他覺得可能有趣但因為篇幅而不及提的,乾脆就在最後註明,請大家有興趣自己去google

用字與敘述都潛顯易懂,但內容與分析又很深入,從長濱文化看到清代早期的民間械鬥。正史、野史混合,田野實調、俚語典故,再加上大量哏,讓台灣歷史更加鮮活與貼近生活,而且不死板。如果唸書時,歷史課本都這樣寫….我想我應該會很愛歷史課。



而讓我覺得另一個有趣的佈局,在於書的一開始,甚至安排在序之前放了數張作者關於台灣史料的收藏。這或許不見得會在內頁特別提及,可能是種作者軍力(收藏)的展現,但也讓我想起以前九歌所出一系列的老蓋先夏元瑜的幽默散文的排版。或是遠流版本的金庸武俠會有的排版。很是有趣。

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不然你搬去火星啊 正義的定義

書名:不然你搬去火星啊
作者:伊坂幸太郎
出版:獨步文化
出版日期:2016/04/30

「測試是否為女巫,就把他丟到水裡,如果浮起來或沒死,那就是女巫...就要放火燒死。陳下去或死了就不是。」花了兩天啃完的伊坂幸太郎的新小說「不然你搬去火星啊」,一如往常的多線敘事,雖說說故事的方式也維持一貫的輕快,但卻打造了一個非常厚重的情境。

故事簡單的說,就是日本執行了新的和平警察制度,接受人民告密,然後再沒有事政的情況下“偵訊”被告密者,若證實對方是危險份子(或與恐怖份子有關聯),就會公開斬首處刑。此刻,卻出現一個正義使者行俠仗義,甚至與和平警察作對。為了逮到他,中央派了菁英警官前往仙台,抽絲剝繭試圖抓出正義使者。但他是誰?他的目的又是什麼?

故事的大框架,和平警察制度。

從魔王、宅配男與披頭四搖籃曲、摩登時代、雷霆隊長到這本,伊坂一直試圖闡述的是對於“體制”的思考,是否體制就是對的,是否該要無條件的接受?體制難道就不會錯嗎?就好像電影美國隊長三(其實二也有了,但沒很明顯)所要表達的議題之一,就是對於一個看似大家都接受的“體制”是否就是全然正確的問題。
伊坂在這裡打造了一個類似獵巫方式的制度,其實也很像當前有點流行的肉搜公審。只是裡面是介入的是一個新成立的和平警察機關。由人民密告檢舉有嫌疑者(無需事證),然後和平警察就會出動逮補被告密者,接著透過“激烈又不著痕跡”的偵訊,使被告密者坦承自己確實是危險份子。
接著就會被公開處刑斬首。如果不承認,也可能會因為不堪“偵訊”而死亡。
伊坂以「裁員就像獵巫」為話題,不著痕跡地開始這個看來和平但其實很糟糕的日本。和平警察看似預防犯罪,但卻又是由一群有虐待狂的傢伙組成。他們其實也不在意真相,反正在他們那些手法下,人人都會承認自己沒做過的事情。
由於有了證詞,加上會不斷地流出經過放大鏡檢視下的當事人的各種真假負面消息,讓順從體制的大眾更覺得「反正這人壞透了!」、「我認識他這麼久都不知道他是這樣的人!」...之類的感想。
想想看,是否這狀況也差點曾經發生在我們身邊?

小說中有一段篇幅不多,但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對話,是警察說著因為人們總說警察都在事後才處理,於是創立和平警察制度希望能防範未來。

但,警察,通常不就是要犯罪試行發生才該要出動嗎?在沒有犯罪發生時,又怎能讓他們預測未來?難道像電影關鍵報告一般?即便那樣,也有柯林法洛這般的人提出質疑。但這樣的制度荒謬嗎?
還記得之前內湖隨機殺童案所帶來的後續?人們並不探討事情原因,反而激烈的希望把所有看似可疑,讓自己覺得恐懼的人都先抓起來再說...於是出現了政大搖搖哥。當然,所幸的是台灣一直是混亂、雖不算包容,但倒也很愛各說各話多元思考、而且又善忘的...然後這事情就被其他新聞蓋住了。可有時還是會擔心,這樣的事情或許有朝一日真會發生!

故事第二層,伊坂又安排了一位神秘的“正義英雄”使用獨特的武器拯救受害者。一開始是在路邊幫了受到暴力威脅的人,後來甚至闖進和平警察機關拯救被冤望的受害人。
正義使者的出現,也帶來了“正義”、“邪惡”之間的討論,到底怎樣是正義?他這般的私刑者是對的嗎?想想之前內湖殺童案,有人在眾目睽睽下揍了加害者,引來眾人讚譽...但就法律的角度來說,這不就是公然攻擊人?這是合法或違法?
隨便舉例,許多憤怒支持死刑者,會在網路上叫囂,對支持廢死者講著“等你家有人被殺死”、“希望殺的是你家人”之類的言論。而是否有天,會真有人這麼執行了?讓支持廢死者感受被害人的苦,但...這是正確的?但當民氣炙烈到極致,是否這也真會有可能成真?

先不急著討論這話題,伊坂又加入了一個新話題—“偽善”。(我覺得翻譯成“偽善”有些不太對,但一時也想不出更好的詞彙。)
這說的是如果幫助一個人,卻不幫助另一個人是否是偽善?
我想到先前英國有位92歲老婦人自殺的新聞,因為他長期慈善捐款。結果引來多方團體來信希望她能幫忙。基於惻隱之心她也一一協助,但這就是沒完沒了的開始。雖然是著取消幾個捐款,但接著對方便會打電話來...於是心力交瘁的她最後選擇跳橋自殺。(google依然找得到相關消息)
回到小說本身,正義使者如何選擇誰該救?誰不該救?標準是什麼?他目的為何?

而故事的第三層,個人覺得最莫名其妙卻又最有趣的,是伊坂安排了對於昆蟲極有興趣的特殊調查官真壁鴻一郎與其實算是還有理想的和平警察二瓶共同調查正義使者的真相。過程中,真壁的行動與言論與其說他在查訪真相,但其實也不斷帶出人們對於和平警察制度的思考。而通常,這種角色該當是正義的,但一個“不正義”體制中的正義?又會是怎樣的面貌?就想著ISIS的英雄,與我們所認知的英雄是有差別的吧?
想想BVS蝙蝠俠打超人的背後深沈吧。